最新旅游资讯
目前,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进入了新年代,旅游业到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进步阶段。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启始之年,也是决胜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年。有着塞外粮仓之称的巴彦淖尔围绕“塞上江南 绿色崛起”的策略目的,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全生态自然景观要效益。定制游、原生态游等高档游呼之欲出。G6、G7贯通东西,铁路客运东承西接,航空网架起了通向全国各城市的空中桥梁。交通枢纽功能把更多“最字号、源字号、独字号”旅游资源便捷呈现。全域旅游、旅游+、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中蒙游等旅游工作全方位展开,兼具枢纽功能的巴彦淖尔旅游业态大格局呈现。
全域旅游谋划崭新局面
自治区领导在首届内蒙古旅游进步大会上指出“进步全域旅游是大势所趋,是策略选择,什么区域抓得早、抓得好,什么区域就会率先形成地区进步的新支撑、新引擎,就会更好学会地区角逐的主动权、主导权”。
面对旅游带来的进步机会,巴彦淖尔的沙漠、戈壁、草原、黄河、阴山、岩刻、农副商品成为全市经济进步的富矿。从去年入冬以来,巴彦淖尔冬天旅游活动热门不断、精彩纷呈。磴口县首届乡村民俗文化节、杭锦后旗“故乡记忆·陕坝味道”年猪文化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国际冰雪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国际冰雪那达慕、临河区乡村旅游文化采摘节、乌拉特后旗骆驼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旅游活动让巴彦淖尔的“冷资源”持续升温。
巴彦淖尔依托阴山、黄河、草原、戈壁等资源优势和多样的民俗风情,以“冰封河套雪舞阴山感受鸿雁故乡的温暖”为主题,开发黄河冰凌景观、温泉水上项目、滑雪项目、观阴山雪景、祭敖包、祭火神(祭灶)、冬捕、猪事宴、农(牧)家宴等冬天旅游活动项目,辅之以传统的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结婚典礼等演艺节目,成为冬天特点旅游的闪光点。
近年来,巴彦淖尔在健全整理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大力推行“旅游+”策略,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打响了“草原水城绿色巴彦淖尔”旅游品牌。
2017年,建设推行了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五原县抗战纪念园、乌兰布和沙漠国际度假旅游区、青春湖、三盛公黄河风情特点小镇、纳林湖生态旅游区、乌拉特部落、海流图生态园、宝日汗图度假村等52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0.1亿元。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被正式评为国家4A级景区,德岭山国家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全市4A级景区升至6家,3A级景区升至11家。
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552万人次,达成旅游收入56.2亿元,分别增长29.8%、30.1%。
文化帮助优质旅游进步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进步的建议》及巴彦淖尔政府颁布的《关于促进巴彦淖尔旅游业进步奖励扶持方法》《巴彦淖尔关于加快全市旅游业进步的建议》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为旅游产业进步护航。陕甘宁蒙旅游策略合作框架协议是结合当地区进步的实质,创建了一个进一步提高巴彦淖尔旅游竞争优势的新平台。
推进文旅融合,大力进步优质旅游的巴彦淖尔在行动。拥有蒙元文化、河套文化的巴彦淖尔兼具蒙古国的异域风采,成为吸引宁夏、陕西、山西、甘肃等周围诸省游客的优质资源。以文化为媒,打破地域藩篱,提高优质文化旅游商品的输出,促进与周围省市(国家)文化旅游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地区间旅游文化资源的整理和宣传力度,巴彦淖尔培育出了一批覆盖不同风情、不同地域特点、不同文化内涵、不同景观种类的地区旅游文化线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行机会中,巴彦淖尔把握契机,抓住甘其毛都口岸便利的通关条件和中蒙双方物质文化旅游交流日益频繁的好机会,通过多种方法向蒙古国游客有针对性地宣传巴彦淖尔河套特点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推出优质的国际旅游线路。
近几年来,巴彦淖尔积极发挥与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和阿拉善的毗邻优势,以国内西部各省的相邻城市为客户资源市场,革新思路,积极作为,不断推进融合进步节奏,组合的新旅游线路进一步活跃了旅游市场。乌拉特前旗坐落于巴彦淖尔正东与包头接壤,拥有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乌梁素海旅游区、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大量风光大美的旅游景区,东距包头区30公里,南距鄂尔多斯160多公里,处于两小时旅游圈,既是包头和鄂尔多斯居民理想1日游和2日游周末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又可以与包头的有关景区组成新的线路,也可以通过黄河大桥,与鄂尔多斯境内的库布齐沙漠组成自驾游、自助游等特点旅游线路;地处巴彦淖尔西北部的乌拉特中旗的通勤航线与包头等城市通航,空间距离的拉近,为旅游资源富集的乌拉特中旗旅游进步注入动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现在是巴彦淖尔黄河、沙漠旅游的写照。以黄河河套文化为主色调,加之黄河以北的沙漠、草原,黄河以南的田园乡村和红色资源,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必要景致,也是陕、甘、宁、蒙游客前来旅游的最佳选择目的地,北疆的乡村风情同样展示出“旅游活力”;磴口县和乌拉特后旗草原+阿拉善盟+乌海可以任意组合出科考、探秘、穿越沙漠等高档特点线路,每年聚集自驾游、自助游客数以十万计,G7+服务区和600多公里的无人区,更是把巴彦淖尔自开车旅游提高到了新高度。
优渥的进步环境为巴彦淖尔旅游撑开了起飞的双翼。一是包头、鄂尔多斯、银川、西安等周围城市的客户资源和旅游线路的融合延伸;二是周围城市的机场群为巴彦淖尔的旅游“梦想”源源持续的注入更大范围的客户资源,内梳外联,为巴彦淖尔旅游革新进步夯实了基础。独特的草原文化成为巴彦淖尔旅游进步不竭的动力。
持续推进旅游扶贫攻坚
从目前到2020年,是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巴彦淖尔把旅游扶贫做为扶贫攻坚的要紧抓手,陆续颁布了《“周末巴彦淖尔”休闲旅游工程行动策略》、《旅游+融合进步工程行动策略》《旅游富民(扶贫)典型示范工程行动策略》,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积小胜为大胜。
在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牧民养殖上做减法,在进步牧家乐让牧民增收上做加法,五原县大力推行旅游+农业,田园旅游商品叫好又叫座;磴口做足水文章,吃全鱼宴,品华莱士蜜瓜,乡村之美与特点美食相融相会。
巴彦淖尔乡村旅游的进步与农牧民是鱼水关系。游客多了,“事业”自然有“钱途”。现在,更多的农牧民想在旅游部门的指导下,达成规范、标准的经营,对进步乡村旅游也从“感觉、意识”提升到了认识服务和需要做好。
现在,巴彦淖尔已经形成肯定规模的乡村旅游点198家,拥有特点旅游村镇23个,乡村旅游星级接待户47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家,国家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县1个,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旗县1个。乡村旅游直接从业职员4931人,间接从业职员2.5万人,2017年乡村旅游全年共接待游客220万人次,达成旅游综合收入7.78亿元,旅游脱贫攻坚用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