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新年,一家四口决定在外春节。坐标:泰国北部,清迈、清莱、拜县。
1、地理概况
泰国,旧名暹罗,东南亚君主立宪制国家。20世纪90年代跻身为“亚洲四小虎”之一,但受1998年经济危机影响,经济衰退到今天。农业、旅游、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华人血统泰国人占总人口30%以上。
泰国的国宝是大象,所以国土形状就非常有意思,整个一大象脑袋:北部“象冠”,东北“象耳”,暹罗湾“象口”,南方狭长地带是“象鼻”
这次去的清迈、清莱、拜县,坐落于泰国北部。清迈,仅次于首都曼谷的第二大城市,作为泰国手工艺品中心,因电影《泰囧》大热。清莱、拜县是其周围城市,捎携带逛逛。清迈,人送外号“泰北玫瑰”。据了解气候凉爽,市容清雅,风光怡人,满城玫瑰飘香。加上朋友晒圈儿的推波助澜,对清迈充满了无限憧憬~
2、具体行程,图片为证~
3、整体感受
1.关于清迈:泰国历史上兰纳王朝多年国都,发达程度仅次于首都曼谷的泰国第二大城市,电影《泰囧》拍摄地,邓丽君生前最喜欢的小城。携带这类符号,期待邂逅这株底蕴深沉、文静清爽、幽静自然的“泰北玫瑰”。但抵达后,才惊讶发现,泰国因多年的经济衰退、政局动荡,已不是印象中的活泼好动。第一印象特别不佳——入关,遭遇落地签官员公然索贿,每个人另付50元小费。出机场后,一路看沿街风景,清迈更像是中国大陆的县城,城市基础设施陈旧,空气里弥漫着交通尾气的味道。
旅游是泰国的支柱产业,泰国人对游客有种本能的友善。清迈旅游从业职员的职业素养很好,6天的固定行程,导游和司机全程细致周到,每次都早早在集合点等候。前几年《泰囧》的大热,致使很多中国游客涌入,引发泰国中文学习热潮,点菜逛店中文无障碍交流,有尚在国内的错觉;国内游客的很多涌入也引发很多文化冲突,致使当地人排华情绪上扬——在清迈自由行期间,不时感觉到当地人职业礼貌背后的疏离感。但2019年以来,国内游客骤减,当地人又非常不适应,担忧生计问题。
2.关于清莱:对清莱的印象,仅限于白庙、黑庙、辛哈农场3个景点。黑庙非常值得一看,农场和白庙也很好。但考虑到交通上的不便——清莱距离清迈不到200公里,但当天往返折腾7个小时,不大合适有老有小的晕车组合。其实换成高铁,也就1小时车程,当时民族自豪感自然地产生。
3.关于拜县:本来是顺路看看,哪个知变成流连忘返。拜县,才是这次泰北之行的精华所在。多少年后,刻在记忆里的,不是佛寺朝拜,不是网络红人打卡,不是夜市淘宝,而是在美好晨光里,与牛群们载歌载舞;在拂面清风中,漫步穿梭山岭花丛;在璀璨星空下,与挚爱牵手看银河;是挣脱世俗,将身心融入自然的自由无拘束。
4.综合评价:泰北之行,多旅游元素,少惊艳体验感:金碧辉煌的寺庙,没背后文化的深度理解,没办法把握其精髓要意;泰国菜,重口味的甜辣咸,两天的尝鲜期后,天天在甜鸡肉和泡面间反复挣扎;大象表演+夜间动物园游览,非常喜欢,可惜时间短,巴不能天天抱着动物玩儿;逛街购物,不及国内二线城市水准;泰式SPA、人妖表演、泰拳,因疫情关系没去体验,小遗憾~唯一的拜县,是想反复去的地方,可惜旅途遥远,性价比太低~这次的泰北之行,由于选在新年旺季,人均成本过万,但体验感上,不及台北的人文厚重,不及吴哥窟的历史沉积,也不及京都的精致隽永,这类地方都有Touchmyheart之处,但泰北没。
然而,旅游的意义,就是要跳出平时,看不同的风景。所以,不是泰北不够好,是自己预期高,且没调整好视角。所以,要空杯,要调整心态——心态好,万事皆好,沿途皆是风景。



































































